相关内容列表: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案例

作者(来源):教导处    发布时间:2008-11-03

一、基本情况介绍:

    郭某,男,小学一年级学生,性格外向,上课爱做小动作,好动,不专心听讲。在校经常爱打同学。

二、背景资料:

1、郭某从小在父亲单位玩耍,单位同事经常逗弄孩子,导致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2、郭某经常无缘无故爱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推搡同学……,上课自由散漫影响其他同学。

三、案例分析:

1依赖性强,凡事都依赖父母。

2、自理能力很差,值日生工作不会做。  

四、辅导策略和实施:

1、指导家庭教育,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肯定、表扬。同时,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
    2
、利用游戏活动,创造交往的条件。上活动课时,我主动邀请他玩游戏。同时,引导其他同学与杨某共同完成游戏活动,活动中引导杨某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
     3
、培养他良好的心理状态,自觉纠正不良行为,逐步培养其自控能力。

4、爱护他的自尊心,不当面批评与训斥,发现他有反复,采取冷却与谈心相结合的方法,让他感到压力,逐步改正。

    5、加强学习指导,培养学习兴趣,并动员周围的同学劝阻他,发现情况制止他,同学间开展正常交往。

6、平时注意观察他的言行和举动,一旦发现异常立即疏导

    7、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达到某种成就的标准。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打骂同学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五、个案小结:

1、今后,当老师发现同学有违反纪律或有不良习惯的时候,不能就事论事的批评一通了事,而应该注意从思想层面上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其心悦诚服,心情舒畅,从而有效的避免孩子逆反的心理

2、一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杨某同学爱打骂同学的行为逐渐改变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成绩也明显提高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郭鑫的转变可真大啊!

吴晓敏

上海市园南小学
计算机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上海市园南小学 (c) 2004-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