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小学高年级美术拓展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

作者(来源):科研室    发布时间:2007-12-06

小学高年级美术拓展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汉民族服饰

毛妍情

徐汇区园南小学

课题提出的背景

《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将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养纳入上海市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上海市精神文明健身的全过程。”“在文化认同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基于以上理论,我将汉服的研究和传承民族精神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研究课题。

作为炎黄子孙,现代人也有着对自身历史、文化、传统有所了解的职责。而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我觉得也有必要让学生对此进行一定的研究。在当前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的大前提下,让学生对汉服有一定的了解,但鉴于学生的年龄及研究的能力,不可能朝着十分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只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本课题通过对学科内容的拓展——汉民族传统服饰研究,确立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成系列;对确立的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扩充学科教学内容的同时,更是从《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等”精神出发,让学生在对汉服展开研究的同时, 有感而发,对自己的民族本文化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本课对汉服展开除了文字方面(汉服历史、特征)的研究之外,更结合美术学特点,绘制了汉服的平面作品,并制作了从古至今由汉民族统治的不同朝代的汉服仿制品,从抽象文字到具象作品,尽可能多地展现汉服的不同风貌,丰富研究内容。

研究成果和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l        立体式

从查找汉服的图形、文字资料,延伸到绘画、制作,最后形成对民族精神的认同等,由具体到抽象逐层递进,由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

l        链接式

链接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文化生活的热点,如社会上兴起的汉服热潮,以及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等。

l        活动式

参与环保服饰的展示比赛。课题研究期间,我组织学生参与了区举办的环保服装秀比赛,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舞台,也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汉服的同时,多了一个展示自己风采的好机会;在比赛同时,也因为我们的服装与其他参赛学校的现代服装有着显著不同,吸引了评委和参赛老师、学生的目光,无形中使他们也接受了一次对传统服饰文化的认识。

l        渗透式

在学科中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思考。民族精神只是一种群体意识,必须寓于个体意识之中。只有内化为个体意识,才能得到继承与发展。也就是说民族精神要渗透到学生们的实践与创造活动中,更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我们认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关键在于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精彩纷呈的创造活动。

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通过对学科内容的拓展——汉民族传统服饰研究,确立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成系列;对确立的拓展内容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扩充学科教学内容的同时,将美术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对学科内容的拓展——汉民族传统服饰研究,确立适合高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成系列。主要是让学生对汉服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汉民族服饰的“看历史、分种类”,并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画一画、做一做、穿一穿、说一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视觉形象创作能力。过程列表如下:

 

科目

组织形式

单元活动

单元目标

 

 

 

 

以兴趣组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配合适当的课外调查收集活动,收集相关资料、实物等,并展开实践操作。

第一单元: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活动表。确立本小组说收集的汉服类型(按年代、穿着对象、穿着场合等分类)。

搜集资料,了解汉服的起源,年代。

了解深衣、襦裙等汉服的概念,衣服的式样等。

表格、文字资料等归档整理。

第二单元: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形式完成下列内容:配备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用画、剪贴等方式表现汉服的各种样式。用环保型材料制作汉服。

挖掘身边可利用资源,按组内成员不同特长分工完成。如制作服装需要模特、设计、裁剪、配料、加工等元素,需要明确分工。

第三单元:学生作品的集体展示。学生个人档案袋的建立完成。论文的梳理。

对所有资料、图片、绘画作品、环保材料制作的汉民族服装进行展示,了解汉服对现今社会产生的影响。

第四单元:研究成果展示阶段,以论文、以及学生档案袋形式展示。

巩固学习成果,对阶段性学习成果作出评价。

 

第一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活动表。确立本小组说收集的汉服类型(按年代、穿着对象、穿着场合等分类)。搜集资料,了解汉服的起源,年代。了解深衣、襦裙、常服、冕服等的概念,衣服的式样等。第一阶段的表格、文字资料等归档整理。

第二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形式完成下列内容:配备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用画、剪贴等方式表现汉服的各种样式。用环保型材料制作汉服。挖掘身边可利用资源,按组内成员不同特长分工完成。如制作服装需要模特、设计、裁剪、配料、加工等元素,需要明确分工。

第三阶段学生作品的集体展示。学生个人档案袋的建立完成。论文的梳理。

第四阶段研究成果展示阶段,以论文、以及学生档案袋形式展示。

通过研究所取得的一些阶段成果

本课题着眼于对汉民族传统服饰的起源、式样、演变等的研究,挖掘合适的内容结合美术课的特点进行设计,同时注重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要展开大量的有关服装历史的文字图片研究,确立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生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文字、平面作品、立体作品以及影像资料这几类。文字类包括汉服研究活动设计表、对于根据不同朝代划分的汉服特征展开研究的文档、解说稿和参加活动的感言。平面作品主要是学生的绘画作品。影像资料是学生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汉服照片以及参加比赛时的录像。

 

【汉服研究活动设计表】

组员

 

研究项目

确定服装类型

服装年代

 

穿着对象

 

穿着场合

 

相关文字

图片收集

 

服装设计

与制作

 

服装模特

 

填表人:           日期:

l        学生对民族文化、汉服历史的了解:

如: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深衣春秋战国时期一种重要的汉服。深衣的外观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 ‘被体深邃’,因而得名。”折衷着衣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沉稳、含蓄、内敛的精神风貌。

l        渗透对民族精神的教育

1、民族历史教育

服装的发展历史与民族历史发展密切相连,学生研究服饰文化的同时,也

了解汉民族不同发展时期的历史变迁。

2、平等合作教育

如上所列活动设计表,学生在活动中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体现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

3、人文传统教育

了解民族图腾的象征意义,及其在帝王服饰中的运用,为先人的智慧所折服,知道服装中包含的人文精神。

4、创新精神教育

    要将平面的服装图样翻制成立体的可穿着的服装,需要学生发挥创新精神,从服装材料的选取、环保材料的利用,到服装各部分的比例剪裁,都离不开创新的思维,智慧的火花。

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些文字感言、用自己的语言整理的对汉服的理解

l        环保时装比赛解说稿

在远古时期,人们的服装以兽皮、树叶为主,穿衣服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御寒。汉民族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历史悠久、人数众多的民族,其服装历经各个朝代的发展,向人们演绎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底蕴。

春秋战国时期,服装形式以深衣为主。左边一件衣襟盘曲而下,称为曲裾(ju1)深衣;右边一件衣襟垂直,称为直裾深衣。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秦汉时期的帝王冕服,整套服装上有十二种不同的纹样,成为“十二纹章”,十二纹章来源于古代华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是中华皇权的神圣象征。同时期的贵族女装上衣为大袖,袖口抽褶,下装为褶裙。

魏晋时期的女装式样是窄袖,下穿长裙,整件服装给人上俭下丰的感觉。

隋唐女子服装上衣式样的常见式样叫“半臂”,多用披帛。穿时将披帛搭在肩上,并盘绕在两臂之间。贵族女子内穿色彩艳丽的抹胸,下穿长裙,外披纱衣。

宋朝服装趋于保守,女子的外衣叫做“背子”,衣襟部分时常敞开。

明朝的男子服装大襟右衽(ren4),衣袖宽大,长度过膝。女子服装为襦裙、云肩,还常在腰间围一条小短裙。

小伙伴们,让我们继承民族文化和传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少年!

l        活动感言

六月一日下午,我的心情激动万分,因为,我们参加环保时装秀比赛的同学马上就要展现自己刻苦训练的结果了。

到了现场,同学们谁都没有闲着,纷纷背起了台词,演练起了动作。老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她走上前来,纠正我们的错误……

期待以久的比赛终于开始了。老师在台下对着我们微笑,似乎在给我们鼓劲……

随着一阵悦耳的音乐声,“漫长”的比赛终于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可有谁知道,在这来之不易的“圆满”的背后,老师和同学们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啊!

为了这场比赛的成功,老师们放弃了早上锻炼的时间,毫无怨言地为我们编排动作,还精心挑选了音乐……同学们也积极配合老师:有些同学的衣服破了个小洞,他们不发出任何声音,只是在排练结束后,在轻轻地跟老师说,为的是不让排练因小事而终止;还有的同学口渴难忍,他们也都强忍着……大家的“感人”的行为都是为了比赛能成功啊

记得在出教室排练时,可能是我的服装使人觉得可笑吧,同学们纷纷投来了讥讽和轻蔑的目光,但我为了使演出成功,还是默默地忍受着,“不顾一切”地背着台词……

一年级的吴晓雯和施昱明虽然小,但他们的责任心也不低于大哥哥大姐姐们,吴晓雯为了演出,脱掉了自己心爱的衣服,而施昱明的举动更是让人感动:六月一日那天,他突然生病了,同学们都以为他不会来了,可正当同学们“百般猜疑”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他那稚嫩的脸庞,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感动得连话也说不出,我的鼻尖酸酸的。

俗话说:“有负出就有回报”是的,事实就是如此,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了中国汉民族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深深为此感到自豪

课题研究的效果

坚持三个整合

l        与学科教学相整合

1、 重挖掘
   
我们将民族精神教育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人文精神教育的优势,加大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教育比重,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经久魅力。

2、 重拓展
   
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指导思想,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材特点、学校特色、学生实际,进行学科拓展活动。

3、 重整合

与“弘扬民族精神”这个中心主题紧密结合,有机整合,有计划、有组织、有系列地开展与之有关的活动。

4、 重评价

在各个环节中都体现民族精神教育的要求,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根据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按照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把民族精神教育的评价渗透在美育的评价之中,并且在学生的成长手册中作好记录。

l      与主题教育相整合

1、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使他们的民族风范和品格进一步美化。

2、挖掘传统节庆蕴涵的“财富”,促进学生的思想教育。

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许多传统节日被淡忘。事实上,传统节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例如:现在流行的穿汉服过成人礼活动,正是对汉民族服饰文化的新的诠释。

3、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活动培养了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乐观情绪,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了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体验与感受,促进了学生更加自觉的践行民族精神对自身的要求。

l        与家庭教育相整合

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让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书法学习,还参与学生作业的评价。家长意见与建议成为激励孩子不断进取的有利促动。

形成的影响

整个研究活动不仅要求学生与父母一起,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由于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筹备了环保时装赛事,让我们的汉服研究得以向更多的人展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化,使学校的民族精神教育之花在校内外悄然绽放,民族精神给予每一个孩子无穷的力量。

分析与启示

科学的吸收与创造

科学辨证的认识,传统的民族精神教育有它历史积极的一面,也有它现实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向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要认真选择,如:传统精神要真正与时代相融合。

实践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民族精神只是一种群体意识,必须寓于个体意识之中。只有内化为个体意识,才能得到继承与发展。也就是说民族精神要通过学生们的实践与创造活动才能实现和完成。我认为民族精神教育的关键在于丰富多采的实践活动、精彩纷呈的创造活动。

《纲要》提出, 教师要充分发挥显性的学科对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润’字上下功夫。”这个“润”字可以理解为,学科中民族精神除了显性之外的一种隐性渗透。

研究这一课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中国古代汉民族服饰文化的一种传承,更重要的是始终贯穿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其所涵盖的民族精神的一种认同。身为华夏民族、炎黄子孙,每个人都应尽可能多地去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加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服饰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亘古至今的民族传统、人文意识和审美情趣,是广义文化的一个分支。从另一角度讲,这一课题的研究也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相吻合。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是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社会在抵制形形色色洋文化入侵的同时,正在大力提倡弘扬民族精神,这一点正是本课题一切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从本课题延伸出去的话还可以设立很多相关的系列研究。如: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中国传统习俗的研究等等。研究一些比较浅显的,符合学生实际能力和年龄特点的课题,对学生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对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有一定的助益。

参考文献

一、《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

二、中国古代服饰图谱

三、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

、“汉服韵”网站

特别感谢

课题研究期间承蒙区教育学院区教育学院科研杨娇平老师和徐荣汀老师、美术教研员严蔚老师多方协助,以及校领导和科研室张艺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