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园南小学教导处 一、 分析与认识 分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原因,有智力因素的制约,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有预复习习惯);做事仔细,不怕困难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些良好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德育与智育有着密切的关联,优良的德育将对受教育者的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德育应该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科类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操作措施 1.教师明确教育目标,增强全面育人意识。 06学年在各个年级各门学科教师的实践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拟定了园南小学分年级十个学习好习惯培养目标。
备注:各年级要求均有循环递进关系。 有了培养目标,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并再不断地实践与检查相结合的培训中,使每位教师能够按照年级目标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二年级听说活动《我喜欢的一本书》,教学目标:1、听清录音里的小朋友是怎么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2、用几句连贯的话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自信心。 结合学习习惯教育,我们还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4、引导学生和书本交朋友,初步收集信息。 2.探索研究德育融入教学,持续培育训练。 随着二期课改精神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对学生进行品德、规范的教育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少贴标签,解决具体问题,多讲引导,让教育目标深入到具体生活学习中。 例如:数学课上,马菊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其中有一段比较拗口的数学结语: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是二分之一个圆。她请学生一个个站起来表述,但也给其他学生布置了“听”的任务:仔细听,有没有什么问题?学生们听得很仔细,并听出了一些问题:有的学生漏说“平均”二字、有的学生漏说“这个圆”三字、有的学生将“二分之一”说成“一分之二”。听出问题之后,她请学生讨论:“平均”、“这个圆”这些关键字去掉之后,有没有影响?学生们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不仅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还能结合实例验证这些字词的重要性。 这时,老师便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 以上过程,既加强了教学的有效性,更证明德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能取得的好效果。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是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强化要求和不断培育的。而且,这其中还会出现反复,所以教师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总之,似“春雨润物”,无痕化的德育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3.利用德育宣传教育阵地,教育引导学生善于学习。 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隐性的教育方式),我们还利用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等阵地,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显性教育)。 一次升旗仪式,我们向学生介绍记忆方法: 少年时期的孩子正处在打“知识地基”的阶段,如果没有良好的记忆力,就不能把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头脑里,也就不能为日后建立“知识大厦”打好基础。一些优秀人物之所以优秀与他们具有良好的记忆力是有很大关系的,如:郭沫若在十岁左右时便能背诵整本《千家诗》,而 1)形象记忆。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内容,找些直观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内容,这样所学内容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将大大增强记忆的效果。 2)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对没有充分思考过的规则进行死记硬背,只能获得表面知识,而表面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我们要学会在思考过程中揭示和理解内容实质,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思考记忆方法。 3)系统记忆。 把需要记忆的各种知识加以分析和综合整理,然后进行理解上的重新组合,把应该记住的材料和内容作为一定意义联系的东西纳入自己的记忆,以便保持和回忆。 4.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兴趣巩固知识。 德育的很多活动,都是与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主题活动《红烛颂》: 主持人: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自古以来,多少人成为了能人志士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请听故事《张良拜师》 主持人:老师爱学生,学生也应该爱老师。尊敬老师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看课本剧《程门立雪》 主持人:听了这么多有关教师和教师节的内容,我们的同学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我们的老师说,请学生代表朗诵《老师,辛苦了》。 活动中,学生表演的小品是他们日常课文中学到的;他们的表达过程,也是他们运用语文课上所学的表达方法,把积累的语言运用于生活中。主题活动因为摘除了“分数”的帽子,没有了“负担”;主题活动因为可以排练,所以使得语言发展比较慢的学生也能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便没有了“差生”……这一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不经意间使得学生巩固了知识。 5.发挥家长帮带作用,携手教育培养。 组织沙龙、网上交流、校刊、问卷导向等途径,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引导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塑造等。 建立学习型家庭指导过程中,我们请有一些好方法的家长撰文,再把文章发在校刊上,挂在网上。用互助式的方式,带动更多的家长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 例: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习惯 阅读是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家长,如何帮孩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呢? 带孩子进书店。带孩子进书店,是培养孩子亲近书籍、 提高阅读兴趣的最好途径。孩子徜徉在书的海洋之中,触摸翻阅图书,与书籍零距离接触,对书籍有更直观的认识,增加了与书籍的亲近感,从而能产生多读书的愿望。 让孩子爱看书。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视听时代,电视、电脑的吸引力明显大于书本,漫画的吸引力明显大于文字。《中国儿童早期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告诉我们,中国的儿童早期阅读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8%的家长很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籍。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要培养一个人,设计一个人的个性,就努力帮助他从小学建立起自己的“小藏书箱”,建立起他独特的读书体系。家长要舍得购书、藏书,构建书香家庭,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培养孩子主动读书的意识。 与孩子同读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必须首先做到。优秀的父母在严格要求孩子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人格修养、生活习惯知识水平得到相应提高。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兴趣和关注的热点,通过与孩子共同阅读名著、参加读书报告会等,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体会等,和孩子一起与文明对话,接受文明的洗礼,体验生命的成长,品位成功的喜悦进而提升孩子的阅读品位,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三、努力方向 在学习“十七大”精神后,我们越来越觉得:德育也要树立和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因此,我们需要努力做到:德育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要符合时代特征和学生需求,要分层次;要贴近现实生活,回归学生实践;要与时俱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及“近、小、实、亲”原则,贯穿“体验--感悟—落实”的活动主线,克服“高、大、空、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