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规划朗读训练 增强阅读领悟

作者(来源):吴萍    发布时间:2007-12-04

规划朗读训练 增强阅读领悟
园南小学 吴萍
朗读, 是教师组织阅读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教与学的训练活动,多轮的一至五年级的语文教学经历,使我们认识到有目的地规划朗读训练过程将事半功倍地提升教学质量。因此,确立朗读训练目标,创设形式多变的朗读方法,以此激活课堂教学情趣,又能在激发学生朗读热情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文章的意境。作为规划的实践探索内容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系列性尝试研究,初步形成了颇有成效的课堂朗读的训练项目:教师的示范、语言描述的画面……等多项训练。在教学中融汇使用,证实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在这些训练项目中,经验证和得到认可的主要有:
一.强化示范,导入语境
作为学生母语学习的引领者和共同学习者,教师应在同学生一齐学习的过程中担纲起朗读示范的角色,通过课前的精读文本,领悟课文的深刻内涵,反复练习,在课堂上呈现抑扬顿挫的语调、语言、丰富的表情和饱满的情感,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语感、语境及情感熏陶,有效地推进了教学的进程。在实践中发现和归纳出:低年级课堂教学应以范读为主,而在中高年级课堂教学中要突出风格各异的导语和描述性、抒情性的片断朗读,将学生引入文本所呈现的情境之中。如:低年级教材中的《国庆节的晚上》、《春雨沙沙》、中高年级的《春的消息》、《美丽的小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课文中那些极具灵性的语段通过老师的范读最直接、最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聆听教师在示范中对语音、节奏、语气的把握,对文中情感的语言处理,激发了学生在有所理解的基础上阅读文本的欲望,同时教师精心诵读的声音传递到到他们心灵深处,成为其模拟朗读的最佳范本。多轮教学的连续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刻意示范朗读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帮助学生领悟课文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这一形式的朗读训练,已遍及我校各科的教学中。(如在数学教学中关于应用题审题时关键字词的捕捉、音乐教学时对歌词内涵的把握等)。
二、进入语境,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是促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声情并茂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和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应抓住两个要点:
1
、入情入境 ,读好词语。在低年级学生初学语文时,应及时强化规范词语、词组的朗读。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帮助学生把词语读准确,更要以满腔的热情创设多变的词语环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准读好词语和词组。如第一册教材中的第一课《开学了》一文的教学初始,教师便接着开学典礼时校长的致辞创设情境:今天,小朋友们都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学校,因为今天我们都——开学了(师生合读)。学生第一次上语文课,心里很高兴,在朗读时往往把语调拖得长长的,扯开嗓子大声叫,以至于把读成。为鼓励学生,教师不急于点评,而在听录音后再次加以示范并请学生交流听到的内容,开学了,大家可高兴了!这份高兴劲儿藏在心里,写在脸上,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此时的朗读虽然仍有点拖腔,但音量明显得到了学生有意识的控制,的发音准确性有了一定提高。文中老师一词许多学生都认识,教师请学生示范读词,在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跟读中纠正翘舌音的发音。教师及时用夸奖的语气说你们读得真准,真不愧为是——小老师。从托儿所、幼儿园到少年宫,有许多老师教过你,你一定不会忘记吧!请你用老师教我学什么或老师帮我做什么的句式说说教过你的老师。学生在老师的语言扶持下交流着。此时,教师总结道老师和大家一起学本领,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真像我们的亲人(有的学生跟着说像妈妈),让我们再来读好这个词。学生再读这个词时,神情柔和了许多,语气里充满着对老师的尊敬、热爱。教师在指导读词的基础上顺势回文: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校。校门口,花儿对我点头——(生读)老师向我微笑。尽管这一遍读文时仍显不够整齐,但听得出每位学生都按自己的理解尽力读好句子。创设语言环境,借助句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有效帮助低年段学生提高朗读词语(词组)的能力,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词语的记忆,在语言环境中尝试词语的运用。长期的训练有效遏制了词句朗读中的唱读、顿读现象,为学生在阅读中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打下扎实的基础。
2
、朗读回放,渲染情感。学生在初学课文时,由于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差异,朗读时难免把握不好文章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倡导努力引导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符号、语音、意义、表象等有机结合,使语言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在朗读中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动起来。《三个人一双眼睛》一文像一个精彩的电影镜头,摄下了作者在百货大楼里看到的动人的一幕。虽然这只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家。可是平凡中涌动的真情,平凡中流露的温馨却是学生在读了这个故事中应体验到的。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多次适时插入课文第一部分关于描写这一家三口的几小节文字。如学生交流第八节时教师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导:作者被这一幕深深地打动了,他的两只脚像生了根似的纹丝不动,思绪的羽翼却飞向了辽远。他会想些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顺势引领朗读是啊,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一幕——(生读)一个很漂亮的男孩子,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他们很小心地踩着一级一级楼梯。一步、两步、三步,那男孩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师再次引导回文)那是多么温馨的一家啊,你瞧(生再读:一个很漂亮的男孩子,左手……右手……他们很小心地……那男孩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多次的朗读回放,犹如电影镜头回放一般,将文字读成了画面,使学生得到来自高品位的文本语言的熏陶与渲染。进入语境的朗读,使文字在学生头脑中活动起来,将生活的画面映射到课文中融会在一起,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
三、抓住重点,反复诵读
一篇文章往往有一些亮点,这些词句或含激情或含义深刻,或用词精妙,或句式优美。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这些富有个性的词句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领悟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一个美丽的故事》第一部分的教学中,老师着重通过默读划句,多角度地引读,指名读等方式抓住男孩那只有三句话的作文(即三个愿望)以及老师那真诚的批语来展开教学,通过自上而下多变的引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受:虽然男孩的作文只有三句话,但这是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后又极其认真地写的,真可谓是美丽如花,而正是这份极其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老师,使老师不仅给了男孩最高分,并在班上带着感情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写了热情洋溢的评语。对于这段评语中的三个格外 在教学中不仅指名让同桌读,还随即穿插了情景体验读。通过换位思考男孩当时的心情更进一步地体会到老师在评语中那份真挚的关爱,从而为情感的升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在教学中,往往也会发现课文中有些词句虽然不深奥,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传神、精妙。此时教师通过比朗读,能帮助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从而加深感悟,如《开国大典》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波,传到长城内外,传到……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文中的四个传到能否改为一个传到?不用讲评,从读入手(教师问学生读起来会有何感觉?)对比着朗读,学生就能感受到这四个传到传递着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感,渲染了这一时刻的庄严与神圣。学生通过小组轮读,磅礴的朗读气势呼之欲出,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被充分挖掘了出来,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情感的积淀已有机地融为一体。
四、过渡朗读,激起共鸣
作为一名语老师,应善于根据不同的文风,不同的题材给课文设计恰当的过渡语,这些过渡语通过老师巧妙的传递不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更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起到分散难点、激起共鸣的作用。如在《一个美丽的故事》第一部分转入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捧着这本作文本,满载着老师的关爱与鼓励,带着这份喜悦带着这份激动、这份自信,小男孩像只喜鹊似的蹦蹦跳跳地回家了。这样的过渡语使学生在继续读文中始终保持了师生情感的共鸣,大家都被文中的小男孩老师的爱心真情深深地感染着。不少学生在心灵上与老师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不约而同地转入相关语段的朗读中,情不自禁地与老师一起沉浸到课文所表达的情景中去。过渡朗读使学生在读中领悟上下文之间的联系,阅读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有所不同,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朗读的训练,以上所归纳的朗读训练方法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应进行有机结合并配以适当的辅助手段(如背景音乐、角色表演等),教师在朗读训练中要善于抓住不断生成的朗读资源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感受课文思想情感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熟读成诵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规划朗读训练,增强阅读领悟能力,学生的母语学习将焕发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