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猩红热宣传

作者(来源):卫生室    发布时间:2019-05-05

化脓链球菌又叫“猩红热链球菌”,是引发猩红热的致病菌,春季正值猩红热的高发季节。

由于化脓链球菌可通过飞沫、皮肤接触、接触病人或细菌污染的物体等传播,少数情况下可通过食物传播。猩红热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多见于儿童,尤以3-9岁居多;本市监测数据显示,4-6月和11-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

 

猩红热的潜伏期一般2-3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体温可达38℃~39℃。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初期或长期发烧的病人,可有白色舌苔,舌乳头(舌尖)增大发红,称为草莓舌,病程晚期舌苔完全消失,舌乳头(舌尖)增大,又称杨梅舌。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

 

做好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要勤洗手,打喷嚏时用纸巾等掩住口鼻。

有猩红热流行时,应尽量避免集体活动,减少接触病原的机会。

加强体育锻炼,多饮水和劳逸结合,增强抵抗力。

在高发季节、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要关注身体状况,发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断和治疗。

上海市园南小学
计算机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上海市园南小学 (c) 2004-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