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2006年---2008学年度园南小学市行为规范校创建工作三年规划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8-12-23

一、         对前阶段工作的分析:

(一)学校发展的社会环境

园南小学地处徐汇区南边的长桥街道,周边社会发展与社区工作健康良好。

社区居民虽然层次差异,但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较好。众多家庭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教育期望值较高,对优质教育需求具体而迫切,这也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改革的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创建工作的校情分析:

近三年来,随着对教育本质的不断认识,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多元发展”

的办学理念,以“二期课改”的推进为抓手,积极探索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学,尤其重视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初步形成了以学生成才目标为引领,以少先队活动、教学课堂为载体,全方位渗透的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工作格局。

2、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利用学校所拥有的社区资源,开设了学科、艺术、文学、科技、体育等为内容的拓展性课程,使学生开扩视野,发现潜能,满足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需求。

3、近三年学校获得的荣誉称号

上海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红十字达标学校、区文明单位、区科技特色学校等。

所有这一切,都为三年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扎实的支撑。

但在获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着制约学校发展的若干因素。

4、制约学校发展的若干因素

1)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并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自觉行为。

2)人是社会的人,学校教育经常会遇到社会大教育、家庭小教育相冲突,不能接轨的尴尬。

3)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二、新三年工作的创建规划

1、教育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园南“八字”校风、“行规三字经”等教育,使学生明确“爱祖国、爱集体、明礼仪、讲诚信、勤学习、敢创新”等各项行为准则。

能力目标:确立“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实践体验、全员育人、全面渗透”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个性鲜明、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现代小学生,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身,发展特长”。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体验的过程中,懂得爱祖国、爱学校、爱学习、爱他人、爱自己。

2、工作突破

1)学校把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同教师的师德建设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共通提高。

2)加强社区联系,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携手,做到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

3)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将行为规范教育同形成优秀班队集体结合起来。

3、主要任务:

1以成为区“民族精神基地校”为契机,开展 “统整教育”,从而落实中央8号文件和上海市“两纲”精神。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入手,完善学校德育教育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继续保持上海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等光荣称号。

2实施“主体性德育”。继续探索“内容贴近学生,过程吸引学生,评价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德育实践,利用阵地、设立岗位,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继续开展三个活动系列(团队活动、实践活动、社会教育基地活动),切实解决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师德教育。通过制定教师德育细则,引导教师为人师表,使之成为学生的德育教材。通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形成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紧密配合。

4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委会作用,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学生教育的合力。努力挖掘社会德育资源,注重创建有利于少年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形成校内外的整体教育合力。

三、保障制度及措施

1、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组织体系。

1)健全网络管理层,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合力。

党支部  校长

 


                   德育领导小组

(德育分管领导、团支部书记、青保教师、心理辅导教师)

 

          年级组长 (智囊团)     家委会

 

         班主任、科任老师         家长

                                                

                       学生

2)领导岗位 明确,职责分明。

主管校长、德育教导、大队辅导员、青保教师,心理辅导老师,在开展工作时,都能做到分工不分家。

3)根据学校实际,建立规范性制度。

如:社会服务制(各年级都有服务基地)、值勤保洁制,会客登记制,特殊学生或行为偏差学生帮教制等。

这些制度给我校德育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

2、增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1)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转变德育观念。

通过政治学习、德育工作会议、班主任、课老师例会等形式,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加强育人能力培训,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水平,做到人人都来关心学生的成长,对每个学生负责。

充分发挥年级组长(“智囊团”)的功能,以“用人所长,人事相当”为原则,加强全体教职工参与德育管理的意识,形成人人是德育管理者的氛围,千方百计地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继续坚持班主任例会制度,以沙龙式的座谈、个案的交流、优秀案例的品析,进一步加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加强学习研讨,在管理和实施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注重学生自主管理,自行设计,自我教育。

放手与放任的关系:提倡教师精心管理,精心设计,精心教育。

指挥与指导的关系:指挥得当,指导到位,活而不乱,管而不死。

坚持班队工作月报制度,完善对班主任工作的各项考核、评比制度(结合区‘育人奖’评比),建立平等、和谐、竞争的良好氛围,形成良性循环。鼓励班主任塑造班级特色,创建良好的班风

3、增强德育课程建设,拓宽德育渠道。

要继续加强班队活动课、晨会课、思想品德和综合实践课程建设,积极探索新课程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要将德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从整体融合的教育观出发,使学生的知识积累、智力发展与道德养成融为一体,开发学科德育的功能。让学科知识成为学生精神与品德升华的基础,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生命活动。

4、强调学生自主参与,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继续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到主体性德育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抓好以文明守纪为中心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上课、午餐、课间、卫生等行为。认真落实值日、升旗、广播站制度,发挥其督促、管理、自我管理和自主教育作用。完善评价制度,做好评议工作。

坚持正面教育,提倡善诱会导,把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各项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系列,强化渗透,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主动参与校内外活动,自主发现问题,在观察、分析、比较、辨证中思考客观现象,探究解决问题,在感受体验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张扬个性。

5、建设校园文化工程,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育人环境。

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增强学校文化底蕴,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情趣品味,达到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之中。

利用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等,组织实施“两纲”精神,提炼教师、学生优秀事迹,塑造学习楷模。

红领巾小广播队室”“宣传长廊等阵地,加强对学生守法,遵纪教育。严格做好教育防范工作,深入学习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尤其要认真贯彻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例发生。加强与法制教育挂钩单位的联系,共同开展对本校学生的教育。积极做好问题学生的帮教工作。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校园人际关系,着力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和谐校园。

6、多渠道开掘资源,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

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开放型德育新机制。完善家长委员会、“关工委”制度,发挥家长委员会、“关工委”在学校管理和建设中的作用,认真办好家长学校,沟通教师和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联合组织学生进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达到全方位启动,全员性参与,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7、开展德育科研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

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成为德育工作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强调德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1)开展调研工作,进行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召开有关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的特点与问题,德育工作的现状及特点等,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2)开展德育个案评比、德育论坛等活动,加强学校德育课题研究,提高德育研究的实效性。

3)用研究成果解决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8、重视心理、法制教育,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法制等教育,及时关心学生的心理情况,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为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要重视特殊学生的帮教工作,对学习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学生要耐心、细致地施以教育和帮助。继续开好心理聊天室,建立好班级心理辅导点,建立特殊学生个人档案,开展跟踪调查疏导工作,解决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帮助学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知识与方法。

2006-2008学年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分年段具体规划

项目

2006学年

2007学年

2008学年

目标

学校管理

注重主体式德育模式,开展校本“五爱教育”(爱祖国、爱学校、爱学习、爱他人、爱自己),摸索分年段具体教育细则,形成德育目标序列;在05学年征集园南小学分年段“小学生10个学习好习惯”的基础上,确立学校各年段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利用少先队阵地,形成完善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机制。

 

 

学校在围绕“小学生行为守则”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功能,以各种“节庆”、社团活动为载体,以多元评价为激励,以教师全员参与为保障,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社团活动中践行。

 

研究、积累主题式教学教育系列化课例,探寻学校教育递进性教育目标,建构活动框架,进一步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教学艺术,提高育人的能力。

 

分层教育

养成教育:

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分年段对学生开展各项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并初步形成学校的年级教育目标和要求。

形成分年段学习习惯目标。

校本实施:

各年级围绕主题,开展具有年级组特色的活动。

一年级:我是讲文明的小学生

二年级: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

三年级:我十岁了

四年级:我爱我家

五年级:我是合格的毕业生。

形成行规教育校本课程

初步形成各年级行为规范教育的系列。通过学科德育等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各项行为规范的教育。

完成行规教育分年段训练重点,形成校本课程。

校园环境

以学校改建为契机,使校园景点的设计、合理的布局以及如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来更好体现校园文化。

结合各种传统民族节日、节庆日、和重要仪式,挖掘其文化内涵,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有效地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具体活动中。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委会形成学生教育的合力。努力挖掘社会德育资源,注重创建有利于少年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

学生自主管理

继续将探究性学习融入到主体性德育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主动参与校内外活动,自主发现问题,在观察、分析、比较、辨证中思考客观现象,探究解决问题,在感受体验中,具有四个意识:集体意识、学习意识、法规意识、责任意识。

以干部培养为突破口,通过机制、平台的建立落实中队、小队学生的自主管理。

1、机制:少先队大队委员工作机制、队长学校

2、平台:校少代会、自主管理职能部(电台、广播等)。

3、活动:雏鹰争章活动,节庆活动等。

 

以快乐中队的申报创建,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总结经验。

1、让学生在贯彻实施行为规范活动中,形成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活动的自我管理的模式

2、形成以大队部为核心,以自动化小队为基本单位的行规自我教育体系。

师德建设

通过政治学习、德育工作会议、班主任、课老师例会,以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实践研讨和观摩的形式,学习优秀教师事迹、阅读德育相关资料,结合实践工作积累个案。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识,做到人人都来关心学生的成长,对每个学生负责。

全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各学科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工作事事都涉及德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处处作学生的表率;要继续组织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沙龙)活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建设班级文化,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

我们要努力创建“温馨教室”。

课题研究

把德育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融合的教育观出发,使学生的知识积累、智力发展与道德养成融为一体,开发学科德育的功能。让学科知识成为学生精神与品德升华的基础,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生命活动;让课堂教学成为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摇篮。

 

把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科学教育的学科渗透。通过德研、教研和科研的有效整合,形成学科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推进“两纲”的特色经验。

 

把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德研、教研和科研的有效整合,形成学科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推进“两纲”的特色经验。

本学年主要围绕区德育百题研究,进行“整合学科资源,教学教育系列化课例研究”,通过研究、积累主题式教学教育系列化课例,探寻学校教育递进性教育目标,建构活动框架。

 

预期效果

目标达成

表现情况

达成共识

明确职责

实践感悟

环境优化

提炼总结

先进辐射

申报示范校

(市级或区级)

 

准备申报新一轮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申报新一轮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上海市园南小学
计算机管理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上海市园南小学 (c) 2004-2006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