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小学高年级作文评价策略研究

作者(来源):科研室    发布时间:2007-12-04

          陈海云    佟月花   

         园南小学                   

课题提出的背景:

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并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学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这是二期课改课程目标关于写作方面的叙述。

二期课改的推进已经有些个年头了。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推进,课改的理念、要求也渐渐植入人心,根据课标,我们在进行课改实践的时候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读写结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日常的写作练习越来越多,例如课文后的说写双通道,教学中的留白补白的写话训练,一些好课文的读后感,还有周记,大作文等写作练习。大量的写作练习随之而来,于是,一个新问题就凸现出来,如何来有效地评价这些作文,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我们感到,作文评价,不单纯是为了学生某次或某个阶段的习作给出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它始终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下一次习作的新起点。在作文评价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调动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

理念有了,但是,在操作层面,现状却不尽如人意,通过调研,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教师尽心尽职地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眉批、总批,再给学生打上分数或等级,辛辛苦苦但效果不大。教师不大注意思考学生写作时的心境,也不太注意理解学生所经历的情境。没有设身处地、深层地去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于是他们无法理解学生的语言,有的教师甚至会把学生的习作当作笑话来读。教师评价没有“尺寸”,自己心里也没“谱”,于是,就不能真正地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评价运用的都是一些程式化的词句,如:语言通顺、结构清晰等,千篇一律,千批一腔,不能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或更深的思考。也有这样的教师,因时间、精力等原因,对学生的习作只草草圈划一、二,给个成绩应付过去,然后忙不迭又开始了下一轮的习作。

在这些问题中,除了有教师的责任心问题,更多的是属于方法论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作文的主体性,主动性缺乏。由此可鉴,要改变作文评价耗时费力低效率的状态,就必须在评价的策略和方法上进行一些研究,探索多元化的作文评价策略。

实施此课题的目的,就是想在一起课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探索更加科学、系统、有效、多元化的作文评价策略。

带着这样的一个目的,我们在评价活动中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主要是从积极激励策略自评感悟策略,互动评价策略(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弹性作文评价策略,活动化评价策略及方面入手进行了一些实证性的研究。

 

 

 

 

 

 

 

 

研究目标:

1.探索更加科学、系统、有效、多元化的作文评价策略和方法。

2.建立平等、融洽、真诚、开放、激励的作文评价关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

3.通过自主体验评价过程,让学生通过“评”学会“写”,提高写作能力。

研究成果分析

行动研究法

将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在行动中研究——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的实践中进行研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和写作水平。

个案研究法

对有代表性的个别学生进行跟踪,积累资料,记录他们一年内的作文情况,分析他的成长轨迹,研究评价策略和方法的改变对于他的作文水平的影响。

研究过程

一.信息采集

1、针对高年级老师和学生进行作文评价方面的专项问卷调查。

2、对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本、练笔本、考试作文进行评语调研。

3、对年级中的学生进行分层座谈。

4、教师间互相听作文评讲课。

二.分析整理

1、对样本和问卷、座谈结果、听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2、归纳梳理问题,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

3、确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法。

三.实践研究

1、按照确定的行动方法开展作文评价活动。

2、及时解决行动中的所遇到的问题,克服阻碍,调整策略。

3、积累各种资料,及时小结推进中每个步骤的工作。

四.反思总结

 积累案例,并将实践方法策略总结成文。

策略内容

积极激励策略

积极激励法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要懂得尊重、关爱、激励,要深入思考学生写作时的心境,体会理解学生所经历的情境,保护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设身处地、深层地去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共鸣。

文由心生,心由境生。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有一个心灵的出处,总是因为某一件事情,某一个情境引起的。对于学生自己来说,这个情境是熟悉的,而对于读者来说,这个情境是陌生的,需要通过文字去了解。这就牵涉到一个表达,有些人的表达能力好些,有些人的表达能力差些,这是一个客观问题,也是我们作文评价的矛盾所在,因为客观问题时常会和我们教师的主观目的——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背道。

心理学规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期望自我得到别人的认可,总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要做的是不是否定与批评,而应该是尊重、关爱、激励。对于小学生而言,否定与批评只会使他们茫然,而尊重、关爱、激励会使他们充满信心,巩固所得。

这里就有一个案例,有一个作文水平一般的学生,写了这样的一篇文章。

       

陈文倩

在生活中,你曾经感动过吗?有一双手让我深受感动?那就是我爸爸的一双手。

我的手是多么的嫩白,而爸爸的手,黑乎乎的,上面还有一些让人讨厌的老茧。可是我喜欢爸爸的手。因为爸爸的手是为了我的生活,所以才变成了这样。

每天早上,我和妈妈还在睡觉呢?可是爸爸呢?他早早地起床,帮我们做早点……

每天爸爸都要叫我起床,那是个艰难的任务啊!(因为叫我起床,比登天还难,我和林海音小时候一样。)

爸爸每天都要送我上学,天天骑着“老坦克”,到了学校门口,还不忘和我说:“好好学习,加油啊!”

爸爸每天都要接我回家,一边骑车,一边问我:“今天怎么样了?”如果我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他会严肃而又慈爱地说:“下次要努力,我相信你会成功的。”如果我进步了,他会快乐地说:“好。”

看着爸爸的手,看着爸爸手上的老茧,我才知道什么是父爱,因为这双手,我才会感动!双手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父亲的爱是伟大的。

初读这篇文章,就会被小作者的选材所感动,文章的写作角度新颖,写法上采用一个个场景集中起来,就像我们语文书上学过的《图书馆里的小镜头》,很有新意;选材事情虽然很平常,但很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而且文章的开头结尾写得很抒情,读来让人感到感动。

    但是从教材规定的写作要求的角度来讲,文章显然是离题了,因为要求规定“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一个瞬间,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展开描写,将自己的感动缘由写清楚”,文章绝不止一件事,一个瞬间了。

对于这样的文章,在评价的时候,教师在评价时必须关注她原来的起点,肯定她的优点,并且进行了表扬。然后再帮助她诊断,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见,激励她把文章写得更好,在宽松、亲切的面谈之后,这位学生显然增强了信心,也明白了如何去修改文章。结果写出了一篇好文章,而且,在以后的文章了,这位同学非常注重选材,注重写法上的新异性,更可贵的是她写的文章再也没有离开过习作要求。

每一个学生的经历的差异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不能够按照统一模式、统一的评价要求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对学生的作文评价应因人而异。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挖掘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评价要与学生的具体进步相联。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思想上让学生相信自己,树立信心,而激励往往能使学生消除紧张,积极思考,从而更加主动地将文章改好。

自评感悟策略  

学生始终是作文评价积极的参与者与自主的学习者,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如果让学生自己参与作文的评价,可以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倾向和不足之处,学会自主的评价、鉴赏文章,使知识内化。所以,我们很早就有了让学生学会“自评感悟”的念头了。

怎样让学生自评?方法?依据?学生自身对文章的鉴赏力?

我们先从培养学生的自评习惯入手,然后再着手培养学生的作文自评能力。

字词句是文章的根本,很多学生在作文时,常常会写很多错别字,致使语句也不通顺,在自评时,让他们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对疑惑的字词查一查,自己找出错别字,并修改;再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文章,把语句读通顺。也就是文面先要清。

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不仅仅要求写清楚,还要求学生要写具体,写不具体,是一部分学生的通病,我们在指导学生自评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记人写事的文章是否能抓住人物特点,通过神态、语言、心理、外貌、动作描写表现文章中心;写景物或状物的文章是否能抓住几个重点的景物或几个重点的方面,抓住景物或状物的特点写具体。

最后再从主题入手,让学生思考主题是否“有意义”。这是最难的,因为学生是感性的,通常对选才不会进行深入地思考,总觉得所选的材料是最好的。这是需要教师在评讲时要有具体的要求和舆论的引导。

学生自评是要经过教师培养的,要求客观,能找出问题所在,并给自己提出可行的建议。一边评,一边改,提高了效率,加深了印象,也减少了教师不必要的负担。学习最终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学生逐渐养成自评、自改的好习惯后,独立成文也就不是难事了。

互动评价策略

    互动评价法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作文的评价。

生生互动

生生间的互动,是指学生之间相互阅读彼此的作文,在阅读之后,写下自己的可鉴之处和修改意见,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学生在为着自己的一篇作文苦心经营,以此来博得教师对自己的垂青。这样的方式很难调动起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更使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所适从,找不到自身在课堂中的存在价值。在作文学习评价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资源共享,交流讨论,互评互改,彼此取长补短,美的事物总是有目共睹的,在学生心里,他们对什么样的作文才算得上是好作文,有着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想法,再将他们的见解融合起来,就成了“自产自销”的作文评价表了。

选材30%

真实     新颖     有意义

 

 

文面30

簿面

整洁

错别字

标点

正确

通顺,连贯

能正确分节(恰当过渡)

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文采40

好词

成语、学过的好词语

好句

引用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古诗及课文中学到的好句子

修辞手法

能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夸张、联想手法

 

描写

1  神态、语言、心理、外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具体

2  描写能抓住人物特点,表现文章中心

评价表一定要和每一次的作文评价联系起来,否则会成为空洞的说教。

记得在《         的怀念》这篇习作中,丁轶凡同学写了《巧克力的怀念》的作文,俞欧平同学做了这样的评价

 

 

 

 

 

 

巧克力的怀念

我曾是挺爱吃巧克力的女孩,一有巧克力我就会吃完才罢休,不过现在,有一块巧克力躺在我书桌里已有一年了。确切地说,它是被我珍藏了一年。我不碰它,也不看它,因为我怕牵起那根思念的弦

那是一年前病重外公留给我的。我珍藏着,只因为想留住外公给我的最后一份“甜蜜”。

我曾在河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天,外公唠叨的话语突然萦绕在我耳边,我没有像以往那样顶嘴,而是静静地听着“唠叨……好久没听到了,真让人怀念啊!

想起接过巧克力的那一刻,记起昏昏欲睡,却又努力想打起精神的样子,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月亮洒下了温柔的光,来伴我低声的咽……

我终于鼓起了勇气,把从书桌里拿出来的巧克力,静静沉入河底。

外公死了,对我的打击很大,我放弃了对巧克力的喜爱

巧克力哭了,怨我为什么丢弃它?

我也哭过,怨外公为什么离开我?

巧克力是外公送我的最后一份礼物,但这份礼物带着外公无尽的遗憾——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不能在给我关爱了,他不能再为我加油、鼓劲了,他很担心!

外公,您不用遗憾,不用担心!您这十几年对我的关爱,已足够陪伴我一生了。我会好好成长,会让您为我自豪的!

看,河面泛起一圈圈涟漪,多像外公舒心的笑容啊!

 

 

 

 

 

 

这句话通过我喜欢吃巧克力引出了主题。

珍藏表现出巧克力的重要性,好。

“那一刻”表现出了时间的简短,表现出此时我突然对外公的思念。如果前文能把那一刻写具体更好。

 

 

 

 

 

 

 

 

 

 

 

 


                                                        

这段话表述不清,把巧克力扔了?

 

 

 

这一段运用两个反问,表达了我对外公强烈的思念之情。

点评:这篇文章紧扣主题,情感深沉,语词恰当、流畅,用“一块巧克力”表现出了对外公的思念,非常感人。

建议:如果再描写一些外公对我关爱的具体事例更好。

 

如果

 

 

 

 

 

 

 

 

 

 

 


通过互动评价的实践操练,久而久之,学生俨然像小老师,学会了欣赏,学会了交往,习作互评成了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再来看看着两位同学的互评。

《无法忘记的年华》

周恒怡

你的文章用词优美,将你对小学生活的怀念表述得淋漓尽致。文章谈到了小学里的最后一个教师节,谈到了同学间的趣事,并借蓝天、白云和《同桌的你》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文章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比如拟人和比喻,恰到好处。

建议你应该注意:对语词的选择要更富有文采。

《雨》

黄彦隽

你借一场朦胧的小雨来回忆父母对你的爱、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并联想到了帮助他人的人,甚至由最平常不过的“雨”联想到了“珍惜时间”。

文章语句很通顺,只是结尾有些仓促,建议你在文章结尾将对雨的喜爱之情更加深化。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发现学生在互评之间共同进步,学生之间的作文相互碰激,相互照面,作文有声有色地在学生的中间闪现与争鸣。而且互评为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搭建一个平台,每个人都体会到它的精彩与重要。

学生不仅学会了互评,更通过互评,明确了作文的要求,慢慢学会了写。促进了写作,作文走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师生互动

传统的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新的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由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为指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这就体现出一种平等沟通的师生间的互动。写作不应当是教师建立学术权威的工具,也不应当是教师进行知识垄断的资本。

师生间的互动其实是一种平等沟通,并非教师以自己的身份地位,利用教师的权威性来对学生布置修改的任务。

以往我们评价运用的都是一些程式化的词句,如:语言通顺、结构清晰、中心明确、描写具体等。

现在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评价更注重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发学生更深的思考,让它更具有指向性,可操作性。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同一题材的作文要互相交流。让学生取长补短。

师生间的互动主要还是通过教师在阅读学生作文的基础上,通过“面批”来实现,文字是理性的,学生不一定能读懂老师的评语,但通过语言和神态的生动诠释,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作文的欣赏之处,产生“写作幸福感”;也能非常容易得接受老师的建议,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修改要求。

这样,师生共同探讨写作的乐趣与喜悦,共同面对写作的困惑与迷茫。教师更多的是激发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挖掘和激发灵感的迸发,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师生关系,一个轻松自在的写作环境,孕育出学生真诚而灵动的写作。

家校互动

家长成为作文学习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为作文的重要来源是生活,而家长在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生活常识的重要提供者,所以家长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很有价值的。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作文还是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的,家长熟知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生活阅历,家长可以就学生的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或是提供一些更为贴近学生生活的习作内容及学生写作的习惯和态度给予评价。这种评价会给教师以重要信息,给学生以客观的评价,给作文学习评价注入新鲜血液。

弹性评价策略  

记得曾经有一位心理学专家提到“在小学没有好学生、差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学生,没有聪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潜质的孩子”。我们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所以我们觉得,作文评价应当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不再苛求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不再严格划分哪些学生是作文写得好学生,哪些学生是中等学生或差学生,而是从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肯定学生的进步。评价并不是尺子上一个固定不变的刻度,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时期,都要有相应的适宜尺度的评价。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每一个具体的进步,给予发展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有着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我们所说的弹性的作文评价法是指教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允许学生的作文与他人的作文有差异,允许学生不同题材的作文有差异,尊重这种客观差异,并让学生认识这种差异。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评讲,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将这种差异转化为学生进步点。

教师不能够用自己的经历或好学生的标准来否定学生的经历,不能用自己的见解或好学生的范文代替学生的见解。学生的作文评价期待着只属于一个学生的评语,而不是属于每一个学生的评语,这样才能发挥它在评价中的作用,才能使学生从中真正受益。

   个性化发展表

作文情况记录表

年级

 

姓名

 

作文

体裁

等第

亮点

改进点

启示

 

 

 

 

 

 

 

 

 

 

 

 

 

 

 

 

 

 

本学期的收获:

 

把信息集中在表格内,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有一个比较整体的认识,尤其是对好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促进,因为好同学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些,使同学正确认识自己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的优点和缺陷,从而有更加理性的思考,来巩固和修正自己的习作。而且,这张表格本身也是一种写作练习。

活动化评价策略

创设评价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更加明确地认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体悟,从而为他写好作文提供了某种机遇和可能。

除了作文讲评课,我们还开展了几种作文评价实践活动,例如:辩论会,鉴赏会和网络评价活动。

辩论会是指学生将自己的所写的作文作为辩论材料呈现给大家,所取的一般来说都是一些小的议论文。会写的不一定会说,会说的不一定会写,辩论会是最好的练习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也是将学生的思维扩展化的有效手段。在五年级上半学期,我们就进行了几场辩论:工业化生产和环境保护,养宠物之我见,怎样的人值得崇拜?

鉴赏会是指在作文进行了一个阶段以后,学生的优秀习作积累到一定量之后开展的一种作文鉴赏活动,学生朗读的是自己的作文,鉴赏的是自己同伴的作文,会有一种亲切感。其实同学在鉴赏作文发表意见时,也是在学习作文。

网络评价活动是指将学生的作文收录、编辑、制作成网页,利用校园网这一平台让更多的人欣赏、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让学生获取更大的成就感。

通过鉴赏,辩论,网评等实践活动,作文不再是写好封存起来的卷宗,而真正得以“用”起来,“活”起来,作文真正成了交流的工具,而交流的,岂止是语言,更多的是生活,是思想,是方法,是感悟,是情感。

评价的意义在评价的实践活动被丰富了。

 

研究结果

更新教师对作文的评价观评价方法

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我们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这样一来,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因此,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其次,不要求全责备。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使经典之作。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当然应该指出问题所在,并指出问题之后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但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应是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的优势和特长,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第三,要学会欣赏。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表扬是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第四,评语要恰入其分,富有个性。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血,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羡慕身边有文章发表的人,如果千辛万苦创作出来的作文,得到的是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评语,学生就会觉得劳而无功、无所适从,学生对写作的亲近感、热情心就在一次次“外行人”的空洞指导下逐渐消失,甚至走向逆反。

分析与启示

二期课改课程目标关于写作方面的要求: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并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使学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方式表达。

根据课程目标,我们在进行课改实践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读写结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日常的写作练习越来越多,于是,一个新问题就凸现出来,如何在如此丰富的作文训练中,开展更加有效的评价活动,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我们在评价活动中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主要是从积极激励策略自评感悟策略,互动评价策略(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弹性作文评价策略,活动化评价策略及方面入手进行了一些实证性的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评价观念得到了转变,在评价的手段上也更加丰富了,师生之间平等、融洽、真诚、开放、激励的作文评价关系的建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另一方面,通过自主体验评价过程,让学生通过“评”学会“写”,提高写作能力。

以上这些是比较可喜的,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个时间问题:新教材作文的写作篇目比较多,课文篇目也比较多,在时间上很难从容地安排作文的评讲时间,这是需要后期研究的。

主要的参考文献

[1]刘本固,《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1月。

[2]李定仁、徐继存主编,《教学论研究二十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月。

[3]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月。

[4]闫寒冰、李志颖、张屹,《网上课程中的学生自评与互评方法》,《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第7期。引自教育技术通讯http://www.etc.edu.cn/

[5]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月。

[6]周卫勇主编《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月版
[7]
赵学勤《激励性评价的标准与策略》,《中小学管理》2002

[8]黄黎明、胡中锋《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5期第11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徐汇教育学院杨娇平老师和高咏娟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由于我们较为愚钝,故不能深切地理解导师的教诲,所以在此也表示歉意,但我们将继续研究,期望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