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试论小学中高年级一线三点的作文训练模式

作者(来源):白峰    发布时间:2007-12-04

试论小学中高年级一线三点的作文训练模式

                              园南小学    白峰

内容摘要:

习作是用脑、用笔耕耘心田的土地,思想的篇章。习作内容虽然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写成作文,而且单凭感官去感知事物,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它必须有赖于思维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因此习作必须经历艰苦的思想劳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小学语文改革的焦点之一便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改变以往注重传授所谓“技巧”“经验”满堂灌的形式,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自己亲身感受。本文以指导训练为主线,着手抓住日记、片段练习、作文指导三个训练的基本点,从点到线,从线到点,试论了在小学作文训练中有序、有侧重点训练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从而达到使学生愿写、乐写、会写、写好的目的。

关键词:

    中高年级    一线三点     积累   观察   指导  训练

正文: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小学语文改革的焦点之一便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改变以往注重传授所谓“技巧”“经验”满堂灌的形式,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自己亲身感受。

习作是用脑、用笔耕耘心田的土地,是思想的篇章。习作内容虽然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并不是所有的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可以写成作文,而且单凭感官去感知事物,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它必须有赖于思维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因此习作必须经历艰苦的思想劳动。

所谓一线三点,就是以指导训练为主线,着手抓住日记、片段练习、作文指导三个训练的基本点,从点到线,从线到点,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训练,按部就班,有序进行,从而使学生愿写、乐写、会写、写好作文。

 

日记——立足观察、积累能力的训练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创造,第一须观察。”先生已经把观察提到了首要位置。老舍也分析过这样的问题:“尽管他生活在农村里,工厂里,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因此,到了提笔的时候,他就没有东西可写了。”可见观察的重要了。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唐朝诗人李贺,七岁能赋诗,人们称他时“神童”。其实他的成就除了天赋条件之外,主要得益于他平时的勤奋和积累。他每天吃过早饭,背着破旧的布囊,骑驴出门云游,观察生活。一旦有所得,他立即记在纸上,投入囊中。晚上回到家里,再选择、归类、整理。天长日久,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他运用这些素材,加以创新,终于写出了为后人传诵的名篇佳作。明末清初的学者陶宗仪,常常用树叶做笔记。平时只要有所闻,有所见,有所得,就马上摘下一片树叶,把三言两语记在上面,然后装在翁里,翁满了,就埋在树下,十年之后,他积累了十多个翁。后来,他把翁挖出来,将树叶上的资料作了分析、归纳、整理,终于写出了著名的《辍耕录》三十卷。中国古人是这样,外国人也是如此。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年轻的时候,就十分重视写作材料的积累。十二岁时,他已经上中学了。他坐在马车里,一路上住使每一个经过的人,又把每一个人的延伸、服饰、走路的样子等飞快地记在笔记本上。在学校里,他做完功课后,又去观察不同性格的同学。休息日里,他经常手持笔记本,到街上去观察各种各样的人。他那厚达四百九事业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著名作家的谈话,记录着历史典故和地理知识,记录各地民情和风俗典故,也记录着他的所想所感。可以说这是一本“万宝全书”。而恰恰就是这本“万宝全书”,奠定了他写作的基础,为他后来创作铺平了道路。由此可以得到这样的启迪:好记性不如懒笔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尽管小学生的社会生活、集体生活、家庭生活日益丰富,新人、新事、新景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是一提到写作,小学生还是大有谈虎色变之状。究其原因: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各个方面为孩子包办得多,所以学生的依赖思想重,独立思考能力普遍较低。其次在交流交往中,他们又多以命令式和接受命令式为主。因此,本来可以成为写作内容的材料,因为没有留心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没有认真思考而弃之不顾。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积累习惯做起!

日记就是天天记,天天练,它是培养学生观察与积累能力的好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呢?

1、         树立榜样,促成习惯

(1)             教师以身作则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活生生的学习榜样。教

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持之以恒习惯,教师首先要坚持每天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坚持每天认真批阅学生的日记。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嘛!

   2)树立名人榜样

有计划地利用社会上各种先进人物如爱国将士、民族英雄、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各条战线的为国为民做出贡献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等或是学生崇拜的明星、偶像的日记,通过班会、课外阅读、参观博物馆、访问等活动进行学习,不断地激发学生坚持记日记的热情。

3)树立学生榜样

学生之间由于年龄、性格、经历上的接近与相似,所以更容易引起相互地接受与模仿。班杜拉开等人的研究指出,有四种同辈人最易被模仿。一是学习好的同学,二是运动场中有较高技能的同学,三是被教师表扬的同学,四是小团体中公认的首领。所以教师如果能经常注意发现和有意识地宣扬以上这四种学生的日记,或是写日记的好方法,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         以学为本,分层要求

近年来,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悬殊的实际,在总结

个别化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分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同样,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要求,递进培养。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分成四级:(1)清楚地记录看到与听到的,有所想所感,内容真实丰富(2)能简单地纪录听到与看到的,有所想所感(3)能纪录看到的与听到的(4抄、背一段自己欣赏的优美文字。值得注意的是在分层递进培养训练的操作中,必须注意切忌以静态的观点看学生,在学生层次划分上,既要看到差异,更要看到发展潜能;既要分析学生写日记中存在的问题,也要注意兴趣、态度的发展。

3多样鼓励,激发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兴趣能诱发欢乐。”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使学生思维过程积极化,表现出积极探索、大胆猜测、深入研究、刻苦钻研问题的实质倾向。因此在指导学生写日记时,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打破以往的条条框框,充分地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写,促使学生感受到写日记就像是在交朋友,在与朋友倾诉。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的鼓励方法,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1)舍得表扬

写日记是一种创造性的观察活动。所以评价的标准要宽一点,模糊一点,特别对于一些后进生的评价标准更应放宽,只要有内容,有进步,就要舍得表扬。在无形中使学生的天天记、天天写变被动为主动。

2)体验成功

鼓励学生将优秀的日记读给自己的家长听。通过家长的语言或行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其次,通过多种学习交流,如班中宣读、板报上登载、教室里张贴、推荐给报社等途径,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片段训练——立足观察、想象能力的训练

一篇篇文章都是有一句句、一段段文字组合而成的。一篇好的文章更离不开跌宕起伏、感人至深、遐想万分……的片断描写,所以要学写文章,首先要从片段的练习写作开始。鲁迅说:“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多看,指的是多看书报,多观察事物。多练指不仅要增加练习的次数,还要求有一定的质量。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途径、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

一、寻找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作文是衡量阅读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大凡

被选作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这些文章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所以要建立阅读与习作之间的联系。

1)仿写。仿写是创造的第一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优秀片断,指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写作方法进行写段的训练,同时更能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指导学生运用课文种语言进行写段的训练。

2)改写。以教材为蓝本,在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精神的基础上,根据要求(改换人称、改写古诗、改变文体、改变顺序等)进行改写。如,学习《爬山虎的脚》以后,设计让学生以第一人称介绍爬山虎的脚片断练笔;学习古诗《游子吟》后,设计了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描写母亲为儿子赶制衣服的情景的练笔等等。

3)续写。续写是指继续补充原文未尽之意,使之获得新的发展。这种练习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他们的写作兴趣颇有用处。例如,教学《鹰王和鼹鼠》以后,教师就设计了“鹰王听了鼹鼠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的练笔,引导学生续写寓言故事,由此激发学生想象,练习写作。

4)利用教材的“空白”处练笔。教材中的插图、凝练的情节、富于潜台词的对话以及开头结尾的突止,都是进行练笔的好材料。

二、寻找生活与写作的契合点。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因此教师高明之处是把学生引进生活中去,让他们“下水”,通过看看、停停、做做、想想,丰富体验,激起写作的热情。

1、         观察后练笔

节假日时,学生往往会随父母走亲访友、外出游玩等,因此教师

可抓住这一契机,提出观察的要求,引导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内容进行练笔。

2、         体验后练笔

    引导学生以体验社会生活中当顾客、游客、观众、乘客等不同角色的感受为内容进行练笔。这类练习由于具有新鲜感,又是学生亲身经历,学生容易出内容、出感情。

3、         实践后练笔

引导学生以学校中的一些管理自我、管理学校的实践活动为内容,进行练笔。

4、         活动后习作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教师有意识地多组织活动,即为学生创作生活,同时“以动促思维、以动促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活跃身心,增长才干,开阔视野,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用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作内容,抓住感受最深一瞬间练笔,更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如“野炊”“玩荡秋千”“乘海盗船”等。

作文指导课——讲究篇的训练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积累,进行片段的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小学九年义务教育的(3-5)年级,每学期均有六篇大作文的训练,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个训练时机,努力提高小学生布局谋篇的水平。

1、实施分步训练

小学生的认知具有循序渐进、螺旋递增的特点。因此借助大作文进行篇的训练,也要分步进行,切忌超之过急。

孔子从长期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启发式”即由此而来。启发式教学相对于注入式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因素,将学生当成教学过程中认识的主体,主张挖掘主体自身的认识潜力,教师适时点拨。因此进行篇的训练,第一步应该从半独立作文开始。半独立作文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完成的作文,是老师扶着写的。例如指导学生写《他又迷上了》时,就进行了如下的启发:她长得什么样?以前他迷上了什么?如今他又迷上了什么?什么原因?着迷的动作、神态怎样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由此通过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分环节练说,引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第二步进行独立作文的训练。独立作文训练就是教师不指导或是很少指导,让学生独立审题、选材、组材、剪材、列提纲、确立中心思想,最后写等一篇作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讲评之中。

2、实施分层训练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走在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育。他认为教育应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为此,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教学通过创造最发展区而促进发展,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正视学生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差异,研究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鼓励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巧妙地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帮助,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切实而最大可能的提高。因此进行篇的训练,更应该实施分层教育。例如,根据写作内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写作要求。就三年级的写作要求,一般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组的学生习作须达到基本要求,即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写通顺;b组的学生要求在a组学生的基础上,把内容具体丰富一些;c组的学生则在b组的基础上加上开头、结尾,且内容生动具体。而对每次作文训练课来说,也应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如《贴鼻子》一课,a组学生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把听别人说的和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是模仿,举三反一);b组的学生则要求运用看图说话时学到的方法(抓住动作的词把游戏过程写清楚、写具体);而c组的学生则要求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写另一个游戏。

3改进批改形式

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方法。教师尽管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因此教师一手包办的做法需要改革。(1)自我修改,深化认识。学生完成作文后,要求学生自由地读自己的作文。在自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检查作文的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语序是否清楚,标点是否准确等。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读,凭借语感有所发现。由于改什么,怎样改,全靠学生自己加以判断,所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化自己的认识。(2)互动评改,共同提高。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操作的模式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互批,自批,众改等方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气氛,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是教师不会写作文。”叶圣陶在《文汇报--教师下水》一文中说“语文教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因此教师只有亲自尝试写作,在指导学生才能身临其境,体味写作中的酸甜苦辣,并从中找出阻碍学生写作能力长远发展的症结。

总之,写日记、片段训练、作文指导课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三个着手基本点,三点由训练这一主线贯穿始末。且三者有侧重,有联系。让写日记积累材料,用小作文系练笔,用大作文促综合训练,于细微处见著,三者合一,对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实践证明,从不同的层面上立体推进作文训练,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之《童心.童趣.童话.童真》------2001年第6

《小学语文教师》之《把作文权还给学生》 -------2001年第12

邵瑞珍等著《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顾明远等著《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全国高校儿童心理学研究会编《当前儿童心理学的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